行政规划
晋城市位于山西省东南部,东枕太行,南临中原,西望黄河,北通幽燕,区位适中,交通便捷,是山西通往中原的重要门户。
晋城市下辖城区、泽州、高平市、阳城、陵川和沁水六县(市、区),总面积9490平方公里,总人口218.86万。
城市名片
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世界投资中国中小魅力城市、中国吸引华商投资最佳城市。
市树:雪松
市花:紫薇
晋城历史
晋城市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厚,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两万年前的旧石器晚期,这里就留下了人类生活的足迹。相传女娲氏、神农氏、九黎部落首领蚩尤及尧、舜、禹等都曾在这里活动过。女娲补天(传说中华人文始祖女娲氏炼石补天遗址和栖息地——娲皇窟,也在泽州县水东乡丹河北岸浮山北谷)、神农播种(中华第一大帝神农氏采五谷尝百草的羊头山和古墓冢也在高平市境内)、禹凿石门(阳城县境内有石门)、愚公移山等历史传说都有实地可指。古书《墨子》中曾有“舜耕于历山”(今沁水县境内有历山舜王坪),“渔于获泽”(今阳城县城东有获泽河)的记载。还有以沁水下川、陵川塔水河、西瑶泉为代表的原始文化,以泽州高都、沁水八里坪为代表的新石器文化。公元前260年,历史上著名的 “长平之战”就发生在晋城高平市一带。
发展布局
要按照“一体两翼、六大组团、多片区”的空间布局,全力实施总投资超千亿元的城市建设三年行动,加快建设山水交要的现代化城市,构建“一核四极、五指成拳”新型城镇化格局。
按照“东进、西连、南延、北转、中优”的城市空间布局,积极推进区划调整,促进老城和丹河新城“一体两翼”联动发展。
晋城交通便捷,郑太高铁开通运行,50分钟到郑州、1小时20分钟到太原、4个小时到北京;青岛至兰州的高铁已纳入“十四五”规划,建成后晋城将形成高铁十字架构;晋城机场2025年建成投运。
发展优势
一是能源优势。我们有占全国1/4的无烟煤、占全国1/3的煤层气。这两大能源,既保障了国家的能源安全,也为晋城的发展提供了战略支撑,为晋城的转型赢得了时间和空间。
二是产业优势。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在细分领域优势明显。光机电,目前已具备2亿只光学镜头生产能力,是增幅最大、发展最快、最具潜力的产业。钢铁铸造,3D打印项目已经投产,0.3毫米冷轧薄板项目加快推进,钢铁细分领域航母初现雏型。煤化工,尿素占全国1/10,甲醇占全国1/20,煤制己内酰胺占全国2/3。全域旅游,2019年旅游收入达67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
三是康养优势。晋城在北方相对宜居,是中原地区的后花园。每年有10万左右河南人来晋城避暑康养。我们正以建设“百村百院”工程为契机,全力打造全国康养产业发展样板。
四是教育优势。2019年,裸分考入清华、北大人数全省第一。2020年,我市8所主要高中一本达线率46.96%,晋城一中一本达线率87%;全市考入清华、北大人数全省第二。2022年,全省文理双状元均来自晋城一中。优质的基础教育,对周边省市极具吸引力,将加速人口向晋城集聚。
五是文化优势。晋城是文明起源之城。8000年前,伏羲部落在阳城县析城山活动,最新考古发现这里就是传说中的“昆仑丘”;5000年前,神农炎帝在这里尝百草、种禾粟;2500年前,孔子在这里留下“孔子回车”的典故;1000年前,程颢在这里授程派理学,明清两代产生267位进士;300年前,康熙帝师陈廷敬编康熙字典,陈氏家族被誉为“中国北方第一文化巨族”。晋城文物古迹众多。唐代佛像全国3处,晋城有1处(青莲寺);元代民居全国12座,晋城有9座;大型壁画山西有2幅,晋城有1幅(高平开化寺壁画);沁河流域分布着117座大型明清古堡,每平方公里有0.7处文物。深厚的文化底蕴正成为晋城一张独特的名片。
六是生态优势。晋城居高而不寒、地高而不旱,是太行山上最绿的城市,是华北地区富水区。市域范围内有1万多棵野生红豆杉,有中国最北的猕猴保护区,生态环境得天天独厚。